常華法師 - 心五四生活禪 

林果開       04/25/2010

 

     4月25日是擔任紐約東初禪寺的監院 常華法師最近在LA一系列活動的最後一天, 共有50位來賓聽法師講解並參與她指導的「心五四生活禪」. 自早上10點至下午4點半, 大家笑聲不斷又興緻盎然的在work shop的分組活動中練習回答問題、體驗對自己及他人身心反應的觀察而應用於生活上. 

     「心五四運動」是師父自1999年推出的ニ十一世紀精神啟蒙的社會運動.「心五四」涵蓋了佛法的「心」法, 在生活中以品德教育來培養人們的基本修養, 來淨化人文社會價值觀, 而實踐法鼓山的核心理念「心靈環保」, 得以提昇人的品貭, 進而建設人間淨土. 使ニ十一世紀日新月異的科技文明, 因為人們心靈的淨化, 價值觀的轉化, 而能造福人類, 並保護自然環境及資源. 

「心」五四包括了四要、四感、四它、四安、四福等五種方法 :
「四要」- 對治貪. 明白自己「需要、想要、能要、該要」些什麼, 而能不貪心, 該要的才要, 不該要的不要. 將省下來的錢、時間去佈施、做義工…等等. 有人分享她購物時, 常想到“是否只是自己想要(吃/穿/用)的太多, 而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於是就不會隨意亂買而省下不少寃枉錢, 也不會因貪吃而增胖. 

「四感」- 學習「感恩、感謝、感化、感動」來對治瞋, 以及處理困境. 在面對人或事不如意時, 改變“我最對…”的自我中心想法, 去感恩無論是自己的食衣住行或是自己今日的成就, 皆是由於前人努力及眾人成就的成果. 感謝順境或逆境的因緣, 不僅感謝有利於己的人或情況, 也感謝以逆境成長自己的人或情況. 知道自己的不足, 做得不夠好, 而慚愧、懺悔, 以慈悲智慧來感化改進自己, 不僅能化解生氣瞋恨, 還能以身作則的感動影響他人去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 

「四它」- 對治癡. 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智慧態度處事, 就不會愚癡的為煩惱所困擾. 任何問題逆境, 遲早都得面對, 不如早點接受這個事實, 放下自己害怕、生氣、焦慮不安的情緒, 冷靜、放鬆下來, 去研究解決的方法途徑,儘早解決它, 就可早放下心、得解脫, 不再記掛於心中, 去過好每個新的一天. 

「四安」- 隨遇而安、少欲知足而安心. 勤勞的工作、儉樸的生活而能健康安身. 互敬、互愛、互助並使每個家人能各盡其力、各守其分而溫暖和睦的生活在一起而安家. 安於身、口、意三業的本分, 不輕舉妄動, 不胡言亂語、信口開河, 有原則、不三心二意. 不計較得失的全心投入利人事業, 敬業樂群而安業. 於是在實踐四安的過程中, 而得以提昇個人的品貭及品德. 

「四福」- 知道自己有口呼吸在就有生命, 就有希望, 就是福氣而能知福的知足常樂. 知道自己的福報, 甚至地球上的資源都有用盡的一天, 珍惜而不去濫用就是惜福. 明白福報也無常, 去努力在個人的知識、人格、智慧求成長進步, 去貢獻助人而培養福德的培福, 並將社會、國家及眾生的幸福當做福田的去種福來增加人類的福祉. 

   

「心靈環保」的核心價值是不污染人心及環境, 回到清淨的本來面貌. 經由「心五四」的方法, 而能見到自己的本性, 能無住生心的保有一顆活潑的心, 卻不會受到外境的影響而動. 「心如何能不隨外境而轉?」- 必須要知道自己身心的狀況. 

在生活禪(work shop)中, 常華法師以幻燈片中的各種切身問題, 給我們做「身心覺察」自覺及覺察他人的練習. 各組的組員先編號, 再按順序回答不同的問題, 回答完: 

1)先分享談及切身問題時, 對自己身心反應的覺察. 
2)其他組員再分享對他的觀察, 以及傾聽時組員自己的肢體反應及身體感覺. 

第一個Work shop, 大家在以下5個問題中, 練習「身心覺察」的各種項目.
問題#1 有哪件事是你一直很難接受的? 是你一直逃避的問題? 關鍵人物是誰?
問題#2 這些人/事/物有哪些是無法改變的? 有哪些是可以改變的?
問題#3 這些人/事/物讓自己面臨哪些挑戰? 有什麼損失?
問題#4 想一想自己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可以改變什麼習氣?
問題#5 為什麼會常遇到自己不喜歡的那一類型的人? 他的存在給我帶來什麼課題? 

「身心覺察」的項目
(一) 身

1. 肢體的「反應」:
表情 - 皺眉、扁嘴、微笑、苦笑 …
動作 - 睜大眼、握拳、手勢、姿勢 …
生理反應–心跳加快、分泌口水、眼眶泛紅 …

2. 身體的「感覺」:
筋骨皮膚 - 鬆/緊、痠、痛、癢、麻 …
溫度–冷、熱、涼、暖 …
概括: 舒服/不舒服 

(二) 口

1. 說什麼? 即「說話的內容」
2. 怎麼說? 即「說話的方式」 語氣–很衝、很酸、誇張、和緩、平穩、有氣沒カ … 語調–高、低、平、高低起伏 … 音量–大、小、適當、忽大忽小 … 速度–快、慢、適當、忽快忽慢…
用詞語句–
    1)正面用詞–擇善固執 
    2)負面用詞–頑固不通 
    3)中性用詞–較堅持自己的看法 

(三) 意

1. 判斷(念頭的內容)–即我們對外境貼上的標籤、想法.
    1)表面的說法–例如喜歡、可愛、好笑、漂亮、做作、可憐、討厭 …
    2)深層的探討–合意/不合意

2. 心裡的感受(情緒)
1)表面的說法,例如 :
喜 - 舒服、興奮、驚喜、痛快、開心、得意、滿足、平靜 …
怒–不舒服、生氣、不滿、厭惡、不屑、煩躁 …
憂 - 擔心、憂慮、關切、無奈、愧疚 …
悲 - 悲傷、憂鬱、感傷、絕望、難過、不忍、寂寞、沮喪、苦悶、失望 …
思 - 憧憬、羨慕、嫉妒、嚮往、疑惑 …
驚 - 震驚、驚嚇、訝異、噁心 …
恐 - 恐懼、警覺、緊張、慌亂、害怕、尷尬、害羞 …
2)深層的探討–苦受/樂受

3. 心態
1)表層的說法,例如 :
負面的–指責、不以為然、不耐煩、自以為是、驕傲、排斥、抗拒、防衛、 命令、要求、威脅、攻擊、爭奪、懷疑、恐懼、愧疚、貪取 … 正面的 - 欣賞、肯定、認同、接受、敬愛、尊重、體諒、包容、感恩 …
2)深層的探討–執取/排斥 

常華法師接著問大家“面對困境時需要什麼?”, 有人答對了就是“需要勇氣”.
1. 一般人面對問題時會經歷五個階段: 例如由於工作上的失誤被請辭所產生的反應. 1st否認 - 不願承認有問題, 2nd憤怒 - 生氣又對抗, 3rd與自己討價還價 - 如去試試其他秘方說不定病會好, 4th憂鬱 - 將自己封閉起來,遠離親友, 5th接受 - 不得不接受這事實.
2. 面對困境的事實 - 1)人的問題, 2)事的問題. 

第二個Work shop, 每人在紙上寫答案, 寫完與小組分享在寫時的身心狀況.
     問題#1 有哪件事是你一直很難接受的? 是你一直逃避的問題? 關鍵人物是誰?
     問題#2 這些人/事/物有哪些是無法改變的? 有哪些是可以改變的?
     問題#3 這些人/事/物讓自己面臨哪些挑戰? 有什麼損失?
     問題#4 想一想自己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可以改變什麼習氣?
     問題#5 為什麼會常遇到自己不喜歡的那一類型的人? 他的存在給我帶來什麼課題? 

我們以「四要、四感、四它」用來對治最常犯的貪、瞋、癡三種毛病. 由於不自覺或不覺他, 也常一犯再犯這些毛病, 不僅自己懊惱, 有時還會為別人帶來困擾甚至傷害.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 時常練習「身心覺察」是很重要的, 不僅自覺也要覺察他人. 先瞭解自己, 才能瞭解別人, 給別人精神上或物質上所真正需要的, 也不會長養別人的貪心及瞋念. 慈悲對人也慈悲對己, 先照顧好自己, 自己先安心, 才能照顧好別人.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