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華法師 - 法華經的領導哲學 

林果開       09/25/2009

 

     九月二十五日東初禪寺的監院-常華法師又撥冗來到洛杉磯, 她的專題演講「法華經的領導哲學」, 分享經內的領導觀念、方法、技巧, 去與現實生活結合, 應用於各種場合中, 而能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法華經》是經中之王, 佛陀在講《涅槃經》之前曾用八年的時間來講此經, 是佛陀將他所有講的法總整理後的精華. 

     聖嚴法師的師父東初老和尚, 曾對他說過“如果你可以領導一個僧團, 你就可以領導一個國家.”常華法師在出家加入僧團後才深有同感, 她看到許多法師被安排在非己專業的職務上的辛苦以及後來的請辭, 對於僧團的各組負責人, 在這情形下去運作僧團實非易事. 同樣的要領導一個義工團體也不容易, 必得擺平這些不領酬勞的義工之間不同的意見與爭執, 而順利的使整個團體達成共識、合作無間. 然而, 當義工及幹事將歷練的經驗帶回到職場時, 將會發現很有用. 像法鼓山LA分會的召集人, 雖然目前只是個家庭主婦, 將來入社會就有能力去經營一家公司. 

     一家之主可能是賺錢的丈夫, 可能是做決定的太太, 也可能是他的情緒會影響到全家的小孩. 在任何領域, 領導者(leader)就是決策者. 好老板的三個條件:
1. 有專業知讖, 能制定正確的目標–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過一句話“我們要了解管理者與領導者的不同, 管理者是把事情做好, 領導者是做對的事情.”一個公司的經理(manager)用管理技巧把工作做好, 達成老板交待的目標, 而定目標的則是公司的領導者-業主或董事長或總經理.

2. 有能力去識人、用人–將雇員放在適當的職位上, 若是放錯了位子會使大家都痛苦. 知人擅用使大家的能力可以互相加強而非減低.

3. 要懂得培養人材, 這一點很重要, 尤其是培養leader, 最高明是能將manager培養成leader.


《法華經》中領眾的條件是: 
1. 通達一切法–要有專業知讖, 知道正確的目標、方向. 有如佛陀要先知道怎樣成佛, 以及成佛的目標在哪裡, 才能帶領大眾走上成佛之道. 就像先清楚了月亮的位置, 才能指向正確的月亮方向.

2. 知眾生的身心所行 - 身心所行是指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煩惱心、智慧心、清淨心. 佛陀知道眾生所有的煩惱, 也知道眾生的智慧以及佛性(即清淨心). 法華經提到一個領導者, 必需要知道眾生的身心的所行.

3. 示諸眾生一切智慧–知道眾生起煩惱時, 不僅是幫助他消除煩惱, 還要有能力去使他心中生起智慧. 常說“煩惱即菩提”, 怎樣從煩惱心轉為菩提心, 從過程中去認識真正的真心呢? 真心可現形為煩惱心或是菩提心. 佛陀有一種智慧, 不論眾生起什麼心, 皆能指引我們一條路, 去看到自己真正的清淨心, 即佛性. 經中的法華七喻, 有一比喻是將眾生歸類為三草二木, 即小、中、大三種草, 小與大二種木. 佛陀因材施教佛法, 有如普降甘霖, 無論大小草木, 皆能各取所需. 
法華經中的此三條件, 是身為佛陀的教育者所該具有的條件, 與我們生活中領導者的條件相似, 然而在生命的層次上及提昇上卻更深一層, 更超越了世俗的觀點. 

     凌陽科技的施董事長曾提到過, 要想使人生更圓滿, 就要認識以下四類朋友: 科技界、商業界、文藝界、方外人士. 他是在學佛之後, 認識了師父, 而體會到身為方外人士的各種宗教的出家眾, 能幫助在世俗生活已圓滿的人, 使生命更超越, 走向精神層次; 也幫助一般人用超越的觀點來看事情, 而渡過人生的瓶頸. 

   

     領導者的另一條件「了解你所領導的對象」, 各領域最高的領導者, 無論是總統或董事長或校長, 都得好好了解被他領導的對象的狀況、障礙在哪裡, 才能給他們方法, 引導幫助他們渡過障礙難關、達到目標. 佛陀要領導三界眾生成佛, 也得了解每一界眾生的問題在哪裡, 包括了十法界中尚未成佛的三聖(菩薩、聲聞、緣覺)與六凡(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了解他們成佛的障礙是什麼, 仍有些什麼執著. 譬如老板要了解雇員的想法及立場; 一家之主了解到另一半與小孩是不一樣的, 要應用不同的領導方法, 可能對另一半用罵的, 對小孩用哄的. 

法華經中有三個領導方法的比喻, 佛陀就常用這三種方法來教導及領導我們. 

     第一個是「化城喻」, 可引伸為在前面引導的領導方法(Leaders in the Front). 古代商隊的嚮導帶隊去尋寶, 在途中, 隊員們禁不起疲累而退卻時, 嚮導就變現出一個城堡供大家吃飽睡飽, 沒想到他們貪享現成的福而不願離開出發尋寶, 他只得將城堡再變為無, 並告訴大家這一切只是幻化的, 要去尋找那真正的寶藏. 就像公司的員工, 滿足於現狀而不想努力去開發市場, 老板就要將公司的遠景及未來的利潤告訴員工, 來引導他們. 佛陀教導眾生, 一切現象都是虛幻的、是隨因緣的變化而生起幻減的, 不要只修定, 因為入定也是虛幻的, 只有成佛才能達到無我執、無煩惱的涅槃境界. 

     第ニ個比喻是「長者窮子喻」, 可引伸為從旁輔助的領導方法(Leaders Aside). 在印度有個富可敵國的長者, 有一次出去玩與他年幼的兒子失散了, 後來就百尋不著. 這個兒子長大後成了乞丐, 有天湊巧到長者家行乞, 被父親認出來, 就派僕人將他帶進來, 但未說是自己的兒子, 僕人見他是低賤的乞丐, 就很兇的去抓他進來, 竟把他嚇昏了, 醒來後就逃走了. 長者見這方法行不通, 就找來兩個清潔家中廁所的工人, 要他們先去與兒子做朋友, 成了朋友後再邀他來家中掃廁所, 他欣然接受了這份提供吃住的清潔工作. 等他做熟了, 再請他去掃庭院, 漸漸地去打掃室內, 等他年紀漸長, 已做到了家中的總管, 不只會接待賓客, 也會管理財庫. 此時長者已近往生, 就請來了國王及所有親友, 當面宣佈他是自己的兒子, 將繼承自己的產業. 這不是直接的領導方式, 而是從旁輔助引導, 慢慢的去培養一個人, 使他增長知識、才能, 最後成為領導人材, 能肩負重任. 

     第三個比喻是「良醫救子喻」, 可引伸為退居幕後的領導方法(Leaders Behind). 有位良醫很會治病, 有一次他的幾個孩子中毒, 他馬上配了解藥給他們, 吃藥的孩子病就好了. 不肯吃藥的孩子, 無論如何勸說, 即使病重也堅持不吃. 醫生就將他放解藥的地方告訴他們, 等哪天願意吃了再吃, 並說自己有事要出遠門. 過了一段時日後, 派人傳訊給孩子佯稱已客死他鄉, 這些不肯吃藥的孩子一聽爸爸死了, 再也沒有靠山了, 就自動去取出解藥喝下, 病也好了. 這時他才從遠地回來. 

     聖嚴師父也運用了這三種領導方法, 最初是站在最前面領導僧團, 以他辦活動、帶禪修、辦教育的豐富經驗, 帶領大家積極往前衝, 使得不少人跟得很累, 問是否可少辦些活動. 師父於是開始講道理, 讓大家休息一下, 享受襌修的樂趣. 繼而又告訴大家只坐在襌堂內不能開悟, 請大家出去服務大眾才能福慧雙修. 等到師父生病後, 傳位給第一任的方丈和尚, 就改用從旁輔助的領導方法, 也不再主持開會, 讓弟子們練習開會討論, 他坐在那裡不說一句話. 後來又讓法師們去上課, 學習如何溝通, 學習如何有效利用時間等等. 最後用上了退居幕後的領導方法. 師父曾說“我所有能教的都教給大家了”, 今年初又說“我所有能講的都講了, 就看你們要不要去做.”二月三日師父圓寂後, 僧俗四眾頓失所靠, 使得方丈和尚與都監法師一下子就成長了許多. 師父留下的禪法與佛法就像比喻中的解藥, 使得他的法身常在, 成為後繼者精神的支柱, 能步他後塵, 使法鼓山繼續運作發展, 去實踐法鼓山的理念. 

     當孩子小、不懂事的時候, 父母用Leaders in the front 的方法, 將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告訴他, 例如火燙不要碰, 去一步步的帶領他. 當孩子有主見時, 就用Leaders aside的方法, 做他的教練(coach). 他需要什麼就給他什麼, 有困難來找你時, 或做錯事跌倒時, 就用你的智慧及資源, 或找適當的人去協助他. 當孩子成家立業後, 就用Leaders behind的方法, 你要變成他的精神支柱, 讓他知道逢年過節回家是最快樂的事情, 因為有爸爸媽媽在. 不只是在家中如此, 在公司中面對不同的員工, 也可用這三種領導方式. 對剛入公司的新員工, 得一步步的帶領他. 等他可以獨立運作時, 給他一個空間, 幫他找職員, 在他能獨當一面時, 讓他放手去做, 他可以為公司帶來很好的業績. 無論業績的好與壞, 他也會來與你分享. 

     一般人, 因個性使然或基於生活經驗而有三種不同的領導風格: 專制型、民主型、方便型. 真正高明的領導風格則是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領導風格. 經中提到佛陀有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 他因時、因地、因人以不同之身來渡化眾生. 佛陀一向告訴眾人他會示現入滅(入涅槃), 以警惕世人珍惜機會聽經聞法, 精進修行. 直到後來他說法華經時, 才說了經中最重要的一句話“佛壽無量, 永不入滅.”因為法身長在, 無所謂入不入滅, 有如我們的佛性, 如來如去, 本來就在, 覺悟就在自已的一念之間. 

     「領導」就是「影響」他人, 在社會生活中, 每個人都有許多種身分, 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在不同的場合, 我們可以運用上述三種不同的領導方法去影響他人. 像佛陀的身口行為時常是人們模仿的對象, 這種影響就是Leaders behind的領導方法. 

     領導自己是很不容易的, 領導達人John Maxwell 說過一句很有意義的話“自我領導是一個自我影響的過程, 藉此能完成自己的目標, 並在過程中激勵自己.”跌倒時要自己拉自己站起來, 自己曉得如何讓自己站起來, 才能幫助別人站起來. 激勵自己的過程, 有三個要素 : 第一)要有自我覺察力–知道自己的優點、缺點, 自己的起心動念為何, 自己的行為、反應為何, 自己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第二)要肯定自我. 第三)要正面思考–任何事都有存在的因緣, 每個因緣都可變為好的因緣, 看你如何去轉變它. 愛廸生在實驗室付之一炬後, 一切從頭開始, 重新思考而發明了燈泡. 

     師父教給我們的領導方法就是心靈環保. 不僅有助於自我領導, 還能幫助我們走上成佛之路. 「心靈環保」的四個步驟:第一)認識自我–在禪坐靜下心時, 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 第二)肯定自我 - 知道意念是善變無常的, 而肯定自己會變得更好. 第三)成長自我–逐漸成長自己的心智. 例如發願未到打引磬時不放腿不起坐, 訓練自己心不執著於腿的痛麻. 心智成長後, 才能承擔重任, 才能渡過風雨難關. 第四)消融自我–由禪坐中可察覺到自己種種的執著, 一層層的去破除, 至破除了最細微的自我中心的執著, 完全消融了自我, 就是見性開悟的時候, 人生因而圓滿. 經由心靈環保的過程, 我們能好好的領導自己、提昇自己的品貭, 也能幫助他人提昇自己的品貭.
Go to top